位在漁會旁有個悠靜的小漁港及美麗的海邊公園。
永新漁港為小型船筏停泊的漁港,漁民從事近海漁業,漁港小巧寧靜充滿慢活的氣息。
鑽石沙灣公園在各機關協助下並由在地居民攜手維護,由雜草沙灘轉變為花園海灘。
位在漁會旁有個悠靜的小漁港及美麗的海邊公園。
永新漁港為小型船筏停泊的漁港,漁民從事近海漁業,漁港小巧寧靜充滿慢活的氣息。
鑽石沙灣公園在各機關協助下並由在地居民攜手維護,由雜草沙灘轉變為花園海灘。
永安區境內擁有台電火力發電廠及中油天然氣接收站,是南台灣重要的能源接收發送中心。
永安區以石斑魚聞名,而鹽田社區早期以曬鹽及賣鹽為生,是南台灣重要的曬鹽場。
日治時期的鹽田遺址,現為國際聞名野鳥棲息地-永安濕地。
永安區海岸線長約5公里,在沿岸營造出海味十足的景點,搭配步道直達海邊。
永安養殖石斑魚聞名,養殖漁業產業興盛,也是靠海的漁村,擁有美麗的海岸線,
將海堤道路(石斑路)結合烏林投社區綠美化改造,在靜謐的漁村中,營造出休憩好去處。
鳳梨酥是現在代表性的伴手禮,但你我可知曾在日治時期,台灣曾是全世界鳳梨罐頭產量冠軍。
大樹因環境及氣候條件適合鳳梨生長為主要產區,九曲堂因鐵路縱貫線設站,當年曾有11家罐頭工場。
其中一家罐頭工場~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為台北大稻埕商人葉金塗於1925年所設立。
三和瓦窯於為三級古蹟歷史建築,曾入選高雄縣歷史建築十景與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。
於1918年日治時期登記始業,原為順安號煉瓦廠後更名為三和瓦廠。
過去民間建築的建材以磚瓦為主,時代進步建築方式改變,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購是目前的建築主材。
有座優美的百年拱橋橫跨在高屏溪上,這座橋建於日本時代明治年間,由飯田豐二設計興建。
當時高屏溪名為下淡水溪,鐵橋原名為下淡水溪鐵橋,是連絡高雄大樹與屏東市區的鐵路橋。
當時總督府為了促進往來運送物資及屏東製糖廠的糖品而規劃,於1911年興建,1913年完工。
竹寮取水站原名打狗水道唧筒室,在大樹是最早設立的抽水來源地。
日治時期高雄地區水源不足,取水站因應打狗築港的都市建設所發展而成的建築。
取水站的水來自下淡水溪(現高屏溪),是當年上水道取水的基地,可說是整個上水道的心臟地帶。
從濱線鐵路,穿過代天宮牌坊,行經鼓山國小的球場,來到了登山街35號的莊宅老屋。
這棟為三層樓老屋,興建於1950年代,修繕後改為「登山35-哈瑪星再生基地」。
將它構築為社區交流平台,並提供展覽及成果發表,從點到面多多認識哈瑪星的昔與今。
歷盡繁華地帶的老房子,它的曾經有說不盡的故事,哈瑪星曾是高雄金融重鎮,它~值得品味。
活化再造金融第一街,從"哈瑪星貿易商大樓、舊三和銀行"開始著手起,
並結合駁二特區,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,哈瑪星歷史街區,打造港區再生、人文薈萃新地標。
日據時期,縱貫線鐵路於1900年完成台南-打狗的鐵路,於1907年由打狗另闢「鳳山支線」。
鳳山支線經三塊厝、大港埔(今高雄車站)至鳳山,此後陸續延伸至屏東,為今屏東線的前身。
為了配合鐵路地下化,將3500公噸的舊火車站向東南移動82.6公尺(國光客運旁邊的空地)。
明治28年日本京都成立「大日本武德會」,會員以警察為主,所建的武道場建築稱為「武德殿」。
在當時,我們的武道文化深受日本影響,因此在州、廳、郡等陸續興起「武德殿」。
高雄武德殿建於1924年,光復後由鼓山國小代為管理,充當教職員宿舍及教室使用,
大東公園經多年綠化美化後,花木扶疏,綠樹蒼鬱,內有座生態池被喻為「高雄版忘憂森林」。
公園佔地頗大,種植有許多多樣樹木有如置身在森林中的錯覺感。
園內設施有老人活動中心、休息涼亭、慈恩圖書館等,提供居民休憩空間。
清朝鳳山新城曾興建六座砲台,外設城濠,抵禦盜匪侵擾。
目前僅存三座砲台,即「訓風、平成、澄瀾」;城濠為護城河,即「曹公圳」。
砲台建築在水圳周邊,水圳環繞著鳳山古城,沿步道散步著,等同沿途欣賞鳳山的周邊景色。
清朝時鳳山縣新城建了六座城門、六座砲台、土牆及莿竹二重城牆、護城河。
歷經歲月摧殘,僅存一座城門、三座砲台,列為鳳山縣城殘蹟。
古城門即為東便門(同儀門),原東福橋有保存下來,因潭美颱風沖毀目前只有橋墩。
前海軍明德訓練班,原是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,為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通訊地。
列為國定古蹟的鳳山無線電信所,在日治時期為日本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,規模可比東京船橋。
二戰後先後為鳳山招待所(管束思想犯、政治犯)及明德訓練班(管束頑劣份子)。
千里馬(楊惟竹)遇伯樂(苓雅區長 陳進德)激盪出這美麗的火花,改變老舊社區也躍上國際刋物。
楊惟竹向區長毛遂自薦,想將社區斑駁牆面當畫布彩繪壁畫,對社區而言算是極大膽、創新的作風。
因此舉辦「國際街頭藝術節」邀請14國藝術家來台創作,在社區大樓外牆直接作畫。
「衛武迷迷村」有巨幅的藝術彩繪,社區的壁畫作品就像開放式的美術館,會讓你我驚嘆連連。
迷迷村不迷你,作品遍及社區巷弄,雖然是巨幅畫作但要搜集完整也要靠地圖幫忙。
老社區有如今的新風貌,也是千里馬(楊惟竹)遇上伯樂(區長)激盪出這美麗的火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