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時鳳山縣新城建了六座城門、六座砲台、土牆及莿竹二重城牆、護城河。
歷經歲月摧殘,僅存一座城門、三座砲台,列為鳳山縣城殘蹟。
古城門即為東便門(同儀門),原東福橋有保存下來,因潭美颱風沖毀目前只有橋墩。
城門及橋墩位在鳳山橋旁、鳳山溪畔上,且過鳳山橋對面馬路可到訓風砲台。
先到龍山寺(二級古蹟)祈福後,步行約五分鐘到東便門。
▲鳳山橋。
▲突出的區域為東便門所在地。
▲原東福橋橋墩。
這兩座橋墩原東福橋三座橋墩之其中兩座。
2001年潭美颱風沖毀東福橋,兩座沒入河道中,之後吊起安置在廣場上保存。
橋墩為六角形設計,可減輕水流沖擊,減低河水阻力。
▲關於清朝東福橋的記載。
▲小東門(東便門,同儀門)。
東便門經東福橋可通到對岸,為城內打鐵街與城外溝仔街的通道,也是縣城往阿猴城(現屏東)的門戶。
▲自行車路標。
鳳山古城保有年代的歷史建築,方向有了順勢推展為城市景點路線,也是極好的城市行銷。
▲東便門,鳳山僅存的古城門(縣城城門)。
▲「東便門」的匾額為大理石材質,光復時整修上的。
▲內為紅磚拱形門。
在鳳山,古城味不淡薄,來到東便門便有思古情懷~。
活在新世代進出百年古城門裡,短短幾分鐘的步距彷佛有時空交錯的感覺,真實又虛幻。
若原東福橋還在,走城門古橋更有穿越之感吧!
▲同儀門。
過城門要小心需相互禮讓對方來車,因寬度只容一機車,若行人要過城門先前後看看有無來車。
同儀門高約4.3公尺,拱圈為紅磚材料,拱基為石材,外牆為硓𥑮石。
▲同儀門像小城門,小巧可愛。
右邊為「東福祠」土地公廟,簡稱「橋公」的橋頭土地公。
為體諒橋公長期守護東福橋與東便門,地方民眾為橋公找到橋嬤作伴,守護來往的民眾。
▲東福橋。
原東福橋毀於潭美颱風,此橋為新設計的鋼橋,位置與原橋相同。
▲一排樹景倒影在河面上,美麗的倩影~。
▲鳳山溪(昔稱東門溪)。
▲路人所站之處為當時的原碼頭。
▲接下來往訓風砲台,兩旁薥葵花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東福橋,東便門,同儀門>
地址:鳳山區三民路44巷(龍山寺斜對面的鳳山橋旁)
交通資訊 :捷運-橘線鳳山站1號出入口約步行30分鐘
客運-高雄客運鳳山總站下車,沿中山路直行,三民路左轉,沿三民路走即可見44巷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