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座優美的百年拱橋橫跨在高屏溪上,這座橋建於日本時代明治年間,由飯田豐二設計興建。
當時高屏溪名為下淡水溪,鐵橋原名為下淡水溪鐵橋,是連絡高雄大樹與屏東市區的鐵路橋。
當時總督府為了促進往來運送物資及屏東製糖廠的糖品而規劃,於1911年興建,1913年完工。
舊鐵橋退役後規劃為天空步道,在橋上兩側一邊可欣賞濕地美景,另一邊可在新鐵橋追焦急速火車。
並可結合周邊景點(三和瓦窯、竹寮取水站等)規劃為一日遊行程唷。
▲台灣好行路線。
台灣好行路線站站皆是景點,若想在大樹輕旅行,搭乘大眾運輸其實也很方便。
▲大樹區高屏舊鐵橋路標。
高架橋為新鐵橋,舊鐵橋要往指標的廣場裡面走去。
▲依所在位置景點名稱各有不同。
停車場鄰公園近,名為生態公園;鐵橋入口處有個小廣場,名為舊鐵橋廣場。
無論是生態公園還是廣場,皆在舊鐵橋的範圍內,怎麼走都有方向可循。
▲從停車場方向走來,會先經過三和瓦窯再到舊鐵橋天空步道。
三和瓦窯和舊鐵橋兩者步行約五分鐘,可以串連為同一個景點。
▲志工小站。
▲地面上的路標指引。
沒料到今天會下雨且雨勢忽大忽小,雨勢打亂行程,這裡只參觀三和瓦窯和舊鐵橋。
▲新舊鐵橋比鄰而居。
欣賞年代不同的橋身,舊鐵橋彷彿是一座工藝品,電氣化新鐵橋則是需隨時代進步的表徵。
舊鐵橋原全長1526公尺,共有24座鋼桁架,每座長度為63.6公尺,屬單線鐵道橋。
因颱風及暴雨目前只遺留十幾座鋼桁架,河面上橋段已被沖毀,高雄端和屏東端只能遙遙相望。
當時建橋的鋼樑構材為日本製,運到高雄港及基隆港並經由鐵路運來組裝,工事多由人力完成。
完成後為亞洲第一長橋,稱為「東洋第一大鐵橋」,高屏第一條陸路交通和南北貨物運輸的重要要道。
為了配合高屏鐵路雙軌計劃興建了電氣化新橋,舊鐵橋在1992年除役。
舊鐵橋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,於1997年列為國家二級古蹟,是目前唯一被列為二級古蹟的火車鐵橋。
▲橋墩。
橋墩以紅磚構築為主,墎體以厚約47公分花崗石包覆,橋墩頂面有四個石材基座支撐鋼桁架。
橋墩高約20公尺,呈橢圓形引開水路,部份埋在土裡的橋墩由下往上分三層逐層內縮。
看著這座橋皆為人力完成,不由得欽佩當時他們的辛苦。
▲鋼桁架。
每座鋼桁架長為63.6公尺,橋樑上以圓弧鋼桁架為主體,桁架高約15.1公尺。
▲舊鐵橋出入口。
橋上有總人數限制,並在入口處設有電子計數器確實記錄人數。
為了方便大家能欣賞橋景,設有無障礙專用的出入口及友善空間鐵片步道。
基於安全考量,開放時間有限制,除了冬天到下午五點,平時則到下午六點。
▲舊鐵橋改建為天空步道,聽說改建過程中保留原始構件,所見皆為原物料。
右邊鐵片步道也為友善空間,方便大家能來舊鐵橋欣賞周邊景色及橋身的宏偉。
▲左:銘板;右:鉚釘組合。
舊鐵橋在1962年遭颱風侵蝕,逐漸不堪使用,1964年部份鋼樑由臺鐵鋼梁廠自製並抽換舊鋼桁架。
桁架形式由普拉特式桁架改為華倫式桁架橋,並在桁架樑的端柱上面焊上製造銘板,
註明「台灣鐵路局鋼梁廠製造」,並有民國五十三及五十五年的字樣。
▲橋上設有簡單解說,看文字比對實樣更加印象深刻。
▲鋼桁架上的桁樑交錯像似縷空剪紙藝品,是工藝的呈現也是美哉的讚嘆。
▲漫步在舊鐵橋天空步道~。
▲當時的火車往高雄的方向,承載了多少人的回憶。
▲當時的火車往屏東的方向,更便捷的運送方式也開啟屏東發展的契機。
▲在枕木與鐵軌做固定的小鉚釘。
▲枕木側邊有S型防裂鋼片。
....我怎麼看,就是看不到S型防裂鋼片。
▲舊新橋並行,明治與民國並存。
▲列車急速而過。
▲高雄端鐵橋的盡頭,與屏東端遙遙相望。
前方這段枕木鐵路是原鐵橋樣貌,不開放進入,因再往前的高屏溪橋段已中斷。
原樣貌和開放步道相比對,開放部份兩旁有欄杆保護,並鋪設鐵片方便行走,其他仍保持原樣。
不知道屏東那端舊鐵橋是不是也有開放,有機會也去瞧一瞧....。
▲舊鐵橋入口處也有被保存下來的鐵道舊物:崗哨亭和止衝檔。
崗哨亭:早期由台灣警備總部南警部橋隧201連駐守,負責鐵橋通行安全。
止衝檔:為鐵橋末端設計,防止車廂或工作台車溜逸,造成危害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高屏溪舊鐵橋,天空步道>
地址: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路109號
開放時間:4-9月,9:00-18:00;10-3月,9:00-17:00
交通資訊:鳳山火車站、大東捷運站,或是九曲堂火車站下,轉搭大樹祈福線公車至舊鐵橋溼地站下車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