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東部最便利的方式就是搭火車,沿途景色從城市到田園再到一望無際的太平洋,便知~東部到了。
不論現在還是過去,鐵道對東部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。
日據時期,日本人在花蓮建置了「鐵道部花蓮出張所」,負責東部鐵路建造等相關工程;
來東部最便利的方式就是搭火車,沿途景色從城市到田園再到一望無際的太平洋,便知~東部到了。
不論現在還是過去,鐵道對東部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交通工具。
日據時期,日本人在花蓮建置了「鐵道部花蓮出張所」,負責東部鐵路建造等相關工程;
花蓮鐵道文化園區是僅存的窄軌鐵道基地遺址。園區座落一二館四周,佔地範圍廣大。
早期花東線鐵路的軌距為762mm,西部是1067mm,當時西部幹線列車無法開進花東這段,
所以當年花東線的火車自成一格,直到1982年花東線鐵路拓寬完成,所有鐵路線一氣連成。
太平洋海景公園是花蓮市新亮點,不論是白天聽浪晚上觀星,還是要運動休閒拍照取景,遊園都能兼得。
傍晚想來海邊走走,經過太平洋海景公園繞過來看看。
原以為只是個一般公園沒有全繞一圈,回來後看資料才發現另一邊也很有看頭,唉....還是唉....。
具有百年歷史的花蓮酒廠,是佔地3.3公頃的歷史聚落。老廠房、老倉庫,釀酒也釀出老味道。
位在花蓮市中心的花蓮酒廠,最早在1913年時,由宜蘭振拓株式會社經營,製造紅酒、米酒為主。
政府接受後維持釀酒功能,1960年原廠區已經飽和,1988年結束舊廠業務將廠房遷至美崙新廠。
目標明確,總會成就一些事。
看到食尚玩家介紹東大夜市,為了東大,就這樣踏上花蓮旅程。(美食節目害人不淺呀~~)
簡單安排市區行程:福天宮彩繪,花蓮酒廠,文創園區,時光二手書店,鐵道文物館,太平洋公園。
Miffy是隻迷人的小兔子,她走出平面故事出現在八里文化公園(十三行文化公園)囉。
這座公園有2個名字不知該怎麼稱呼她~
透明泡泡露營區在公園旁,稱八里文化公園露營區;公園在十三行博物館旁,稱十三行文化公園。
後慈湖最早是農田水利會灌溉用的埤塘,佔地約7公頃,湖面約4.6公傾。
1950年成為蔣家人行館,60年代國光計劃成為疏散地區,1964年完建五棟戰備辦公室。
2009年正式對外開放,封閉半個世紀,保留原始森林及自然生態,成為大溪遊憩的後花園。
慈湖雕塑紀念公園是全台唯一單一個人的雕像紀念園區。
4公頃的園區約有百座銅像,有國父、蔣公及蔣經國先生,可說是強人政治時代的聚合。
園區的銅像來自各地的捐贈,多半是學校及機關,每座雕塑有藝術價值及當時存在的意義。
戰爭結束政府規劃眷村是為了照顧軍人及家眷。世代的演變,眷村也成為歷史社區的重要一環。
龜山的眷村故事館,昔日是陸光三村所在地,眷村已改建為國宅,被保留下的少之又少。
眷村故事館不僅展示50-60年代的歷史空及文物,也默默記錄了這社區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