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有百年歷史的花蓮酒廠,是佔地3.3公頃的歷史聚落。老廠房、老倉庫,釀酒也釀出老味道。
位在花蓮市中心的花蓮酒廠,最早在1913年時,由宜蘭振拓株式會社經營,製造紅酒、米酒為主。
政府接受後維持釀酒功能,1960年原廠區已經飽和,1988年結束舊廠業務將廠房遷至美崙新廠。
園區內有26棟老廠房倉庫,慢慢轉型為藝文空間,樸實無華的設計更加呈現酒廠的原風貌。
▲a-zone花蓮文創產業園區。
▲好有氛圍的日式走廊。
好像穿越時空來到當時年代,期待在走廊裡能巧遇偉大人物。
不過,想到的第一個畫面卻是...被阿母拿滕條追打的畫面 >_<
▲第7棟,建造於1937年初。原為原料倉庫的酒廠空間,現為事事創藝空間。
這棟真的很漂亮,歲月刻畫出成熟韻味,從屋頂到屋牆散發著老屋質感。
▲第6棟,建造於1937年初。原為半製品及原料倉庫,現為生活選品概念館。
▲第11棟,建於1969年。原為老紅酒半製品倉庫,現為花東創意生形象館。
早期為菸葉再燻的製造場所,因地震損毀,酒廠將製菸工作移交給菸廠,改做為老紅酒半製品倉庫。
▲排棟的老建築。
▲第17棟,建於1929年。原為米酒發酵工廠,現為五四文創館。
這棟是園區裡單棟面積最大的廠房,因應國人米酒需求量,放置大型發酵槽與釀製槽。
遷廠時賣掉發酵槽,體積太大只能打破牆運走。室內僅保留部份發酵桶的石墩基座。
▲第18棟,建於1929年。原為包裝工廠,現為十鼓花創定目劇場。
包裝工廠地上設有水溝,因早期裝瓶機精準度不精細,如有打破酒瓶則將酒推入水溝清理。
屋頂的木構架高是為了散酒氣。
▲提醒標語。
▲第8棟,建於1966年。原為員工育樂中心,現為後山十二籃 璞食文化館。
這棟是園區裡唯一一棟不是歷史建築的建物。
▲花蓮酒廠的煙囪,在當時是全花蓮最高的地標。
▲第16棟,建於1942年。原為鍋爐室,現為展覽館。
製酒時需蒸煮穀物原料,鍋爐室是熱能的來源。所剩的熱能再利用,作為公共澡堂的熱水。
▲瓶蓋設計「花蓮文創」。
▲第24棟,建於1938年。原為紅酒釀製工廠,二樓為酒麴室,現為複合式空間。
▲因應製酒過程,一棟棟的廠房形制各有不同。
▲原為紅酒釀製工廠,二樓為酒麴室,現為複合式空間。
建築結構為混凝土、洗石子,是當時先進的技術。
2樓有木構小房間,早期有麴床,是製作酒麴的地方。
酒麴需常翻動蒸煮讓它發酵,一段時間後將它移至小的麴盤,培養完成後加入發酵槽製酒。
▲窗是建築的靈魂。
▲極具巧思的大門設計。
▲角落創意-水溝蓋。
水溝蓋的圖樣是由不同的酒標籤製作而成。
在園區放慢腳步,創意就在你身邊唷。
▲第29-34棟,建於1928-1937年。原為酒廠高階幹部宿舍,現為安棠德木屋。
此區域為「文創研習木屋體驗區」,若有需要可以和安堂德聯絡:03-835-5811。
▲日舍環璄。
▲枯葉。
▲第3棟,建於1927年。原為紅露酒廠的辦公廳,現為安棠德餐廳Andante Restaurant。
這棟是園區內最老的建築,和洋式風格,一樓為歐風建築,二樓為日式木構。
▲安棠德餐廳Andante Restaurant。
▲園區戶外柑仔店布景。
▲第4棟,建於1929年初。原為酒精倉庫,公賣局員工餐廳,現為ARROW TREE 亞羅珠麗甜點。
▲老屋外觀。很像人的鼻子。
▲木三鐵店。
木三鐵店是木造魚鱗式建構的老建築,店面外觀相當獨特很容易吸引到大家的第一目光。
它的存在彷彿將時光停留在五六零年代,曾經繁忙熱鬧,如今保有自己的寧靜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老房子有她獨特的溫度及屬於自己的故事,無法被模仿、被複製。
當老房子只是老房子時,猶如家的生活型態,平凡到不曾留意到。
當老房子遇上新點子,透過新創意與舊空間對話,老房子有了新生命,讓人努力想親近。
或許心裡住了一位老靈魂,來園區步調放的非常慢,慢慢感受這裡的氛圍,慢慢走盡每個角落。
<我的相簿:http://photo.xuite.net/helenchi/19922782*1>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 花蓮文創產業園區>
地址: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
門票:免門票
開放時間:展館開放時間-週二至週日09:00-17:00(週一休館)
交通資訊:大眾運輸:花蓮火車站步行約20分鐘可到。
開車:台9線→花蓮市區→中山路往市區→民國路右轉→自由街路口往前約30公尺即可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順道遊景點:【花蓮】花蓮市 福天宮彩繪,花蓮觀光酒廠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