齋明寺為國家三級古蹟,是大溪最古老的百年古剎禪寺,環境清幽與塵囂隔絕。
歷經七代住持(第七代是法鼓山聖嚴法師),見證三個朝代轉變,仍維持樸實風貌。
寺內外無華麗的雕欄壁畫,只有簡單樸雅的裝飾,石柱石牆也很簡樸,樸質的感覺很像...家。
▲大門石柱對聯 "齋界開員樹,明燈照大千"。
回歸佛教的齋明寺將擔負弘揚佛法的重責,讓佛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。
▲觀音像,水池。
▲第六代住持會觀提字 "常樂我淨"。
碑體基座原本是個旗台,建於1937年(昭和12年)。
日治皇民政策下為了規避打壓,光復後旗桿移除改立石碑,由第六代住持會觀提字。
▲正殿前入口,對聯 "莊嚴憑法音,圓覺悟禪機"。
清道光30年(1850年),桃園大嵙崁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,在當地結蘆清修,是扎根的初始。
走進寺內彷彿走進時光隧道,歷經三個朝代(清、日、民國)的齋明寺,寺內處處可見歷史的蹤跡。
寺內建築文物及題署年號的保存,齋明寺也見證了年代交替。
▲齋明寺,寺內安奉觀世音菩薩。
齋明寺又稱齋明堂,初創時屬齋教龍華教的齋堂,齋派又稱在家佛教,即在家持齋不需出家。
建築為閩南式三合院,古樸素雅無華麗,像一般民居的家風,與在家持齋的修道精神相映合。
正殿室內及左右廂房有告示牌提醒不能拍照,入殿後心得由你們去感受囉。
▲東廂房。
東西廂房前各有一座日式仿唐石燈。
兩座石燈各題字為:佛光普照(位東廂房),遍照光明(位西廂房)。
▲中庭。
▲日式仿唐石燈。
「遍照光明」這座石燈由日本人在昭和時代建造。
▲西廂房。
除了百年建築外,聖嚴法師委託建築師在三合院後面興建新禪堂。
2010年興建完成,新禪堂與清水模護龍成了鏡頭下的新寵兒。
然而,簡潔素雅的建築特色在2012年獲得台灣建築獎首獎的殊榮。
▲新建的護龍,清水模廊道。
柱子主體是一片片的清水模牆,沒有特別裝修,簡約質樸內外一致。
▲綿延到禪堂。
▲整齊的美感。
▲廊道上很安靜,猶如空間靜思。
▲新舊建築的對話空間。
▲新建的禪堂。
避免遮蔽古寺的飛簷起趐,禪堂以深灰瓦做屋頂,並降低屋簷高度,視覺上有如背景。
▲禪堂旁的廊道。
▲空間距離的平衡。
就像人的和平相處,在天然土丘上植栽種樹,隔離新舊建築的對立。
▲齋明寺活動圖文記錄。
▲大溪景色。
▲齋明寺古道。
石階古道為昔日居民往來大溪主要路徑。
▲回首齋明寺。
<我的相簿:http://photo.xuite.net/helenchi/20255946*1>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齋明寺>
地址:桃園市大溪區齋明街153號
開放時間:週一-週日 09:00-17:00,無休。免費參觀。
交通路線:客運:桃園-桃園客運:桃園→龍潭(5053)、桃園→石門水庫(5056)於「齋明寺站」下車
中壢-桃園客運:中壢→石門水庫(5050)於「齋明寺站」下車
台北轉運站-國光客運:台北→竹東(1820)至龍潭站下車,轉搭桃園客運龍潭→桃園(5053)於「齋明寺站」下車
(以上步行時間約需5-10分鐘)
開車:國道三號下大溪交流道,往大溪方向前行500公尺右轉員樹林方向後前行300公尺,左轉齋明街直行600公尺即達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