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日治時期臺北城內、大稻埕、艋舺被稱為三市街,分別隸屬臺北南警署、臺北北警署及萬華分署管轄。 

 臺北北警察署」是日治時期日本總督府控制和維護臺北州治安的重要機關之一。

 大稻埕是商業經濟重心,慢慢也接受外來文化思想,菁英理念互相影響下,蘊釀了民主政治社會運動。

 1920年代,難容殖民政府而被拘捕監禁的菁英份子,被監禁在舊北警署(現今家樂福重慶店)。

 1933年北警署搬遷(現今寧夏路87號),1945年為刑警總隊辦公處,是白色恐怖時期重點機構。

 而後,這棟建築歷經「刑警總隊」、「第一分局」與「大同分局」,1998年指定為市定古蹟。 

 在新文化運動興起年代,北警署是反抗運動的重要地景,如今修復後定位為「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」。

 館內展覽以新文化運動為主題,從歷史事件介紹慢慢衍生到文學藝術的創作。

 文1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前身是臺北北警察署,現定位為「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」。

 整修後儘量恢復日治時期原貌,是北市僅存日治時期的警察局。

 當時建築為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,折衷形式的現代建築,外觀呈流線型,為三層樓水泥建築。

 警署入口設在弧形面轉折處,大門口立有西洋圓柱,表示權威感。 

 文2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牆面褐色磁磚來自臺北北投窯廠。

 文3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(入內門口)新文化運動介紹。

 雖然三層樓,開放只有一二樓:一樓為常設展,二樓為特展區。  

 文4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「八斤所 8Jin Café」。

 八斤所取名自「北警署」的台語諧音,以前常聽"來去警局泡茶",還沒去人先抖(~害怕)。

 來到北警署裡的八斤所,可以放心喝茶品甜點,靜靜地欣賞古蹟帶給你的氛圍。

 大廳挑高設計讓空間顯的更寬敞,辦公時甚至帶點威嚴感。 

 文5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「AR歷史文化地圖」。

 這設計滿有趣的,放映機瞄準地圖位置,在螢幕裡能看到大稻埕文化運動的重要地點及簡介。

 文6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《黃金年代的光與影》常設展。

 展示內容聚焦在1920~30年間,在大稻埕興起的新文化運動過程。

 這裡有許多平面介紹,若有興趣的朋友們,歡迎前來看故事唷。

 文9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 文10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古蹟建築體修復歷程介紹。

 文7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臺灣民報,臺灣人所創的第一份報紙。

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推手,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鋒旗手。

 文8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 文11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此空間為審問室。

 由門內進入,可見證歷史且唯一僅存的扇型拘留所及難得一見的水牢。

 (進入拘留室有兩道門)

 文12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拘留室。

 歷經歲月洗禮,拘留室沒有權威時代的懾人,只是,緊密空間仍有壓迫窒息感。

 每間拘留室的進出門如鐵栓的木門小小一扇,進出得彎腰;木門下小口為送飯的孔洞。

 走道旁緊連拘留室的水閥,為房舍內馬桶的沖水器開關。

 (這座為扇形拘留室,需走一圈才能看出端倪)

 文13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左:拘留室進出門,門下小洞為送飯的孔洞。右:門栓。

 文14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拘留室緊密鐵欄杆,舍內為木造地板,所以下方設有通氣孔。 

 文15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排排鐵欄杆,困住自由,綁不住思想。 

 文17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室內空間不大,若很多人在一起更顯的狹小。 

 文16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窗外的自由~。

 文19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收容人盥洗的洗手台(位在監視臺旁)。

 文18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扇形拘留室的監視臺。

 監禁空間採環景式設計,設有七間拘留室呈扇形向心式排列,扇形中心位置為監視臺,可監控全場。

 文20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水牢。

 在北警署設立時已存在,當時是用來懲治犯人。

 牢內最低至最高處約120餘公分,入內只能屈身,注水後無法坐卧只露出頭部在水面上呼吸。

 (無法入內,只能在外圍觀看)

 文22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拘留室體驗。

 此間開放體驗,感受在小空間裡被限制自由的束縛感。

 在小空間很容易胡思亂想,看著窗外光線照射在舍內,更渴望投奔自由的懷抱。 

 文21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當時在拘留室裡,啟發許多文詞創作。

 小空間待久了,文字是排解時間最好的陪伴。

 文23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拘留室另道出入口。

 文24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往二樓。

 柱子與樓梯間構成的幾何圖形呈現空間美學,柔和了威嚴。 

 文27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二樓為當期特展-《大覺醒時代》(展期已結束)。

 大稻埕是商賈之地和貿易中心,也是臺灣現代化思潮的起點和新文化運動的胎動地。

 激盪出臺灣文學、戲劇、美術、音樂的發展軌跡與新浪潮。

 文28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文29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 文30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臺灣民報介紹。

 日治時期,大稻埕是主要商業經濟活動區,許多文化影響也伴隨而來。

 文字宣染力如書籍、報紙的發行等等,成為抗爭的另一種宣傳。 

 文31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文33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戲劇也是宣傳之一。

 文34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 文35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音樂也是宣傳之一。

 新文化運動的浪潮催生許多本土的文學家與藝術家。

 至今仍傳唱的著名歌曲如〈望春風〉、〈雨夜花〉、〈滿山春色〉等,是鄧雨賢的作品。 

​ 文32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長廊,兩側為上下式拉窗。 

 文25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往三樓(目剛不開放)。

 文26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三樓為北警局接管後增建空間,粉刷裝飾和二樓不一樣。

 結束室內參觀後,往戶外慢步走去~

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- 【台北。大同】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(市定古蹟)

 ▲右上角為館徽-咱。

 新文化運動喚醒了對鄉土的認同,有了豐富的文化元素,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。

 咱-「口」在時間軸上是連結過去與現在,「自」囊括自由思潮和自我的提升。

 咱文學:「咱」是當年鄉土文學的用字,同時象徵所有人都是自己人的包容概念。

 咱音樂:「咱臺灣」是當時描寫臺灣風采的鄉土歌謠。

 咱美術:「咱臺灣」中描寫的鄉土人文是新美術所描繪的內容。

 咱戲劇:新劇運動中,以鄉土的故事發展,喚醒了臺灣人對鄉土的認同。 

 文36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花臺的石磈為1900年拆掉臺北城牆所遺留下來,是這棟建築另個特色。

 文41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 文37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「抓紋溝面磚」。

 北警署溝面磚有兩種形式,五種顏色,遠看很像自然色彩貼鋪於牆面。

 文38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中央只保留三樓屋,兩側三樓已經拆除。

 文39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凸出的建築~室內為扇型拘留所及水牢。

 文40.jpg - 【台北。大同】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
 ▲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。 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<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>

地址: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
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9:30-17:30(每週一休館)

票價:免費參觀 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-Chi 的頭像
    A-Chi

    A-Chi 散慢著

    A-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