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老先生擁有漁產製作技藝,靠著專精的柴魚製作經驗,開始了與好友們的事業與生活。
為了讓歷史得到見證,透過各方力量的集結,將原本廢棄已久的柴魚加工廠,以閒置空間再利用,
成立「七星柴魚博物館」具有人文及生態特色的主題館,為花蓮增添新文化風采。
然而在2017年遇上祝融之災,許多珍貴的漁具及檜木建築付之一炬,失去很難再復得,
但文化不會因為封塵而消失,致力原址整頓重建,於2019重新開幕。
▲站牌造型-新城黑潮本舖。
▲木窗造景。
▲七星柴魚博物館。
原是具有歷史年代的柴魚加工廠轉型為產業博物館,
2017年某夜時分,一場大火燒毀整座檜木房舍,僅存的焦黑建築體靜靜地矗立著。
2018年原址重建,2019年重新開幕,讓這項產業文化繼續傳承下去~。
▲先入內參觀博物館。
余宗柏先生為宗泰食品創辦人,目前有三家觀光點:玩樂蕃樂園,阿美麻糬,七星柴魚博物館。
在這三個觀光點看到相似的余老先生公仔,別懷疑~是同一位創辦人。
館內共有四層樓,主題分別為海洋生態教育、黑潮知道、吃魚的五感探索及趣味DIY手作體驗。
▲七星柴魚博物館。
一入館內飄來淡淡旳柴魚香氣。
在燻製柴魚的烘房建築裡像是原始記憶,在記憶裡繼續傳承產業文化技藝,
並藉由牆上的圖文解說說,讓柴魚產業文化能夠在花蓮七星潭繼續傳遞下去。
▲通透明亮,從灰燼中重生,從腐垮中再起。
▲透過窗景,戶外也是個觀景窗(戶外廣場為停車場)。
▲昔日柴魚加工廠。
在低矮建築下忙進忙出工作著,即使是高個子也得配合建築高度駝著身軀辛苦忙碌著。
牆面上焦黑的斑駁是長期燻煙的附著,或許能代表柴魚工場多年來工作痕跡的遺留。
▲左:定置魚網的介紹 。右:七星捕魚趣。
定置魚網是古早的補魚法,將魚群誘入所設陷阱裡。
捕魚趣的每箱魚種重量不同,用手勁去拉箱上的拉環,體驗漁夫們捕魚搬魚貨的辛苦。
▲每層樓都是低矮建築也是工廠最原始的建築結構。
▲黑朝的介紹。
黑潮又稱日本暖流,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,為全球第二大洋流。
將來自熱帶的溫暖海水帶往寒冷的北極海域,將冰冷的極地海水溫暖成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。
黑潮得名是因顏色較一般海水的顏色深,且流速相當快,有如海上的高速公路,
也因此可捕捉到為數可觀的的迴游性魚類,及受這些魚類所吸引而來覓食的大型魚類。
▲魚部位介紹。
▲燻焙重現區。
▲柴魚燻焙用常見的柴薪。
柴薪堆放區裡有九芎、木麻黃、龍眼木、荔枝木、欖仁樹。
你能分辨幾樣呢?
我呀~~樹劈了後完全看不出來,若是成樹看葉子還能認出一兩棵。
▲DIY區。
▲浮球=福求。
照片的玻璃浮球是日治時期以人工吹製方式作成,便於漁民用老式漁網使用。
玻璃浮球很像放大版小時候在玩的玻璃彈珠。
結束館內參觀後,往隔壁棟的商品區走動。
▲牆面上的逗趣話語。
▲加鹽西瓜冰棒,口感像在吃一片有鹽味的西瓜~好吃喔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七星柴魚博物館>
地址: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148號
營業時間:8:00-18:00 (週三公休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