彰化鐵路醫院前身為「高賓閣酒家」,為日治時期的建築,是當時彰化重要的聚會場所。
高賓閣為料理屋,經營上並無藝妲或娼妓,雖有女服務生只負責上菜服侍等服務性質工作,
來聚餐多會請那卡西和藝妲到會場製造歡樂氣氛。所以高賓閣非酒家,是聚會交誼場所。
它是台灣現代生活起端表徵,見證1930、1940年代藝旦、那卡西走唱的娛樂文化,
不少文人雅士在此出入、談論時政,可說是見證臺灣社會改革與文化發展的另類沙龍。
國府來台後,高賓閣轉型為彰化公共醫療史的醫學建築,
從日治時期到國府時期,在台灣文化、風月娛樂文化、醫療、鐵道,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意義。
彰化鐵路醫院、扇型車庫、鐵道員工宿舍,若一系列的完成,更能呈現臺鐵文化的歷史面貌。
#1▲彰化鐵路醫院(原高賓閣)。
王氷淇有次來臺北大稻埕的江山樓留下深刻印象,興起想在彰化經營豪華酒家的念頭。
於是在1937年興建高賓閣,早期建築講求對稱莊嚴,這棟前衛作品也是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之一。
建築屋身線條簡捷,遠眺如同船身形式的特殊樣貌。
仿大輪船外型,屋頂左側女兒牆不對稱的立面設計仿船的樓艙,牆面上綴以船艙弦窗的圓窗。
兩層樓建築,高賓閣時期一樓為廚房和員工寢室,二樓為營業區域(舞池舞台包廂,頂樓有空中花園)。
#2▲大門。
走廊的窗戶是當時的重錘窗。
#3▲往二樓的中央樓梯。(目前只開放一樓參觀)
據導覽志工們說,原樓梯是在左右再繞到中間來,出租給婚紗公司因內部空間需要拆除下半部。
整修時沒有當時藍圖及照片以致於無法恢復原貌。
#4▲二樓空間。
雖然二樓不開放參觀,導覽志工仍很專業介紹二樓特色。
#5▲二樓左右側的兩支立柱。
磁磚在當時是高級建材,磁磚包覆在柱子外層在當時是華麗裝飾。
#6▲一樓廊柱。
磁磚上的線條像是被亂畫一通,再仔細看其實是有對稱的。
在當年對稱型的藝術磁磚難尋,且是富有人家在表徵。
#7▲故事簡介。
有一空間區域以平面圖文介紹這棟建築歷史故事。
*1937年興建高賓閣酒店,做為雅士商人聚會聯誼的場所。
*二戰後台鐵收購作為鐵路診所用,1971年擴大為鐵路醫院。
*1981年影后楊惠珊主演、為紀念鐵路百週年拍攝的電影「上行列車」曾特地到此取景。
*1984年醫院結束經營,轉租婚紗攝影店,業者2004年退租後建築物一度呈現閒置荒廢。
*2011年7月7日公告為「縣定古蹟」。
#8▲室內空間為大跨距與大空間,再利用彈性大。
#9二樓的對外窗及迴廊。
中央為天井,建築內部為回型設計。
#10▲天井。
日治時期的建築會留有天井,主因要採光和通風。
當時空調及照明設施不像現在這麼完備,需藉由天井和對外的空氣流通並照明室內。
#11▲框內為高賓閣和鐵路醫院兩時期的磁磚。
#12▲一樓空間。
雖然只開放一樓參觀,但能參觀的範圍不大,若沒有志工導覽看不出它的特色。
#13▲室外走廊。
#14▲似輪船外觀、樓艙、弦窗的圓窗。
#15▲側面建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彰化鐵路醫院(原高賓闊)>
地址:彰化市陳稜路228號
開放時間:週三-週日10:00-20:00(週一二公休)
門票資訊:免費參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