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想有"子欲養而親不待"的遺憾及"早知如此,當初應如何"的後悔,
告訴自己不能只有想,行動力也要實踐,於是有了這次花蓮兩天一夜的行程。
爸媽想坐太魯閣號,快速決定日期及車班後就等著出遊日子到來。
交通方面年輕人傾向摩托車(機動性高),老人家想坐汽車(舒適度好),
氣象預報花蓮天氣晴雨各半,決定不出要兩輪還是四輪,乾脆到了花蓮看天氣再討論。
太魯閣號很晃,一路晃到花蓮站後,我們也在車上補足了精神。
▲林記養身素食。
出發前已吃過很早的早餐,到花蓮後肚子還有點餓,先來到林記養身素食吃早餐。
店家位在火車站附近,人氣很高餐點好吃,兩天早餐都來這裡報到。
素麵線很好吃,第一天我們只有一人點,第二天大家都來一碗;
當歸湯很濃郁,深得我們喜歡;蘿蔔糕手工製,一口就能吃出蘿蔔香氣。
店家沒有每天營業,想吃先查店家資訊以免撲空喔。
(店家地址:970花蓮縣花蓮市國興二街75號)
▲小馬租車。
想讓爸媽玩的開心、坐的舒適,最後還是以租車為首選。
臨時決定要租車,邊吃早餐邊聯絡多家租車公司,最後選了小馬租車。
因臨時有小休旅,租費算可以接受範圍內($2300/24小時,超時300/小時)。
早餐飽肚後,爸媽想去太魯閣看瑰麗奇石,其他隨意,討論後就開始走行程:
太魯閣必訪景點(燕子口、九曲洞、長春祠)、布洛灣休憩區、七星潭、民宿休息。
<第一站:燕子口>
▲燕子口步道景色。
要欣賞山崖峭壁,燕子口是最佳選擇,也是太魯閣必訪美景之一。
帶爸媽來驚豔(哇嗚~)+驚嘆(!!)。
這幾天的雨勢讓立霧溪水量更豐沛,很多岩水區有小瀑布流水,更添增了美色。
步道走一小段後,改走靳珩橋再往前的隧道口,從另個視野看燕子口步道。
▲峭壁溪谷,絕然景色永難忘。
▲在這裡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燕子口。
旅伴不同也是個交流,老弟知道這條可以步行,讓我們慢慢走看,也彌補我上回只是路過的遺憾。
▲得天獨厚的峽谷地形。
右邊為燕子口步道,在高聳的岩壁內穿鑿出山洞,很佩服當時決定實踐的行動力
▲溪水灣流。
▲換邊看印地安酋長岩,模樣仍然很真。
▲兩個山洞口像面具眼睛,中間岩稜線像鼻子。
▲大理石峭壁。
微微顯露出的岩層有大理石紋路,垂直峭壁面積壯觀令人嘆為觀止。
我們仰頭望,看它久久,像在頓悟什麼卻什麼都沒悟到,反而更像面壁思過。
<下一站:九曲洞>
九曲洞停車位超級難找,又無法臨停,上回就因為這樣而放棄。
這次很幸運有車位,也很開心在自己的版圖裡將這必訪景點圓滿了。
很湊巧在這時收到國家地震警報,還沒感受震度卻被訊息聲驚嚇到。
太魯閣雖漂亮,落石卻不能輕忽,今天這一路要小心並留意落石。
▲九曲洞。
原是中橫公路的舊道,因臨崖穿鑿路段迂迴曲折,形成許多彎曲的山洞,故稱「九曲洞」。
九曲洞人行步道全長約1320公尺,因東端坍塌太嚴重無法修復,
整條步道改採西進西出,縮短為700公尺(來回1400公尺)。
▲大石擋道卻擋不住溪水流動,可隨岩石的蜿蜒順勢而流。
▲峽谷裡的大理岩。
中橫公路的偉大工程讓我們可以看見多變的自然景觀,除了讚嘆還是讚嘆。
▲它的紋理想起了~大理石麵包。
▲觀水。
這裡設立禁止進入是因裡面那段有落石,但可以順階梯走水景步道。
水景步道約低路面2至3公尺,更貼近立霧溪甚至可聽見傾瀉而下的震耳聲響。
▲九曲洞的峭壁。
九曲洞步道我們走到水景步道後就折返,沒走完全程。
考量到老人家腳力有限,雖說腳不酸可以的,晚上在民宿休息幾乎坐著不想起來。
<下一站:長天祠>
▲長天祠。
明信片景點呈現在眼前真是令人開心,今天水流很給力,瀑布很美。
因地震有遇到小落石,安全上我們不敢大意,必訪景點有點到性的到此一遊。
駐足一會後我們往<布洛灣休憩區>前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