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離還車還有3小時,老爸想利用時間再走走景點,於是來到鯉魚潭和和南寺。

 就當做帶兩老來晨間運動散步~

 鯉魚潭(3).jpg

 ▲鯉魚潭。

 這次來鯉魚潭是我上回來的另一邊,也是紅面鴨的據點,有很多裝置藝飾。 

 不同角度看鯉魚潭果然有不同風貌。 

鯉魚潭(5).jpg

鯉魚潭(1).jpg

 ▲彷彿是花蓮版小瑞士。

 不羡慕國外,我們也有許多美麗的景點,只是需靠自己來發掘,自當導遊+遊客。

 鯉魚潭.jpg

 ▲天氣不美麗 T__T

 早晨的藍天才露臉一會兒,即將被烏雲蓋住。

 彷彿在告訴藍天:今天不是你上班,快回家休息。

 鯉魚潭(2).jpg

 ▲早晨空氣很好,慢走活絡筋骨。

 鯉魚潭(4).jpg

 ▲鯉魚潭。

 走走也醒腦了,往下一站出發~和南寺。 

 

和南寺(12).jpg

 ▲和南寺。

 和南寺位在海岸公路(台11線)旁,離遠雄海洋公園很近。

 傳慶老和尚於1967年翻山越嶺到此修行所創建,是東部著名的佛門道場,更是佛教藝術的殿堂。 

 和南寺(8).jpg

 ▲山門。

 山門最頂端為「剎海寶鏡」,依佛法「地水火風」四大觀念創作。

 象徵「地」的須彌山與「水」的四大海水為底座,

 流動飛雲代表「風」,雲中火光熠熠寶珠是「火」,

 正中央旋轉的柳葉,取造福觀音手中的楊柳枝遍灑甘露水的意涵。

 頂端寶杵直指雲霄「山門鎮端 佛法常與」的興味因茲流露無遺。 

和南寺(5).jpg

 ▲諸天浴池。

 四米正方石刻,承接自二十重華藏莊嚴世界海噴湧而出的水,

 水沿著卍字流向東西南北,象徵佛法流佈於四大部洲。

 (東方是黑色,西方是紅色,南方是青色,北方是黃色) 

和南寺(9).jpg

和南寺(7).jpg

 ▲最高點為「造福觀音像」。

 進入山門後,就可看見大殿在前方,最頂端為造福觀音像。

 佛寺背山面海,建築風格樸實無華,悠揚梵音環繞,走入寺內猶如進入祥和清幽的境界。

 造福觀音像由傳慶老和尚與雕塑大師楊英風合力完成,是現代佛像藝術珍貴鉅作,也是和南寺地墂。  

和南寺(11).jpg

和南寺(10).jpg

和南寺(6).jpg

 ▲十方剎海承露盤。

 「華嚴四十二字母」布列四周,上方寶蓋伸展出大片荷葉,承接天心含納流水,

 清涼的水從花瓣四周流下,順著水渠奔向諸天浴池,

 讓一系列的銅雕作品連成一氣,蕩漾著生生不息的妙意。 

和南寺(3).jpg

 ▲走上階梯,來到大雄寶殿。 

 和南寺.jpg

 ▲繞一圈,默念心經(般若波羅蜜多心經)。 

 和南寺(4).jpg

 ▲大雄寶殿。

 風格典雅大器,整體設計素潔明亮,襯以雪白石柱及琉璃紅瓦,烘托出清靜寧和的氛圍。

 殿內供奉「華嚴三聖」-釋迦牟尼佛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;

 意指具足文殊菩薩的智慧,普賢菩薩的行願,才能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。  

和南寺(1).jpg

和南寺(2).jpg

 ▲祈願。

 和南寺(13).jpg

 ▲大殿後方的佛像。

 繼續往後走,沿著路線就可到造福觀音像,有座觀景平台可以遠看寺前的海景。

 趕交車時間,走到這裡就往回走也結束花蓮二天一夜行程。

花蓮火車站(3).jpg 

 ▲花蓮車站。

 來花蓮車站多次總是來去匆匆,現在離搭車還有段空檔,慢悠忽地晃晃車站。

 花蓮火車站(1).jpg

 ▲遼闊的鐵路景色。 

花蓮火車站(2).jpg

花蓮火車站.jpg

 ▲商店街。

 人潮未湧現的商店街,空間好寬敞。

 靠外有一排座椅,閉目養神等待時間或欣賞火車都是不錯的休息方式。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<和南寺> 

地址: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191號

開放時間:全天候開放

門票資訊:免費

旅遊叮嚀:和南寺為佛教聖地,請勿攜帶葷食入內。 有需要導覽解說,可至「知客處」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-Chi 的頭像
    A-Chi

    A-Chi 散慢著

    A-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