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、四月津,曾是第四大城的鹽水小鎮,在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。
每年元宵吸引大批遊客湧入,爭相前往接受萬炮齊發的蜂炮洗禮;
燈節讓月津港親水公園名氣提升,燈會期間萬頭鑽動,成為春節必要活動。
由橋南老街開始,走過清朝的老街、日治二層樓式街屋、仿巴洛克式建築街景,
從老屋窺探鹽水老城鎮的昔日風華,一路屋景變幻猶如時空倒流。
▲修德拜亭廣場。
「修德拜亭廣場」原為修德禪寺舊址,建於1919年,新址遷建於治水路, 舊址只殘存拜亭。
修德禪寺原名為慎和堂,早年濟助許多孤苦貧病民眾,在老鹽水人心中很有地位,也稱「後街堂」。
廣場提供休憩空間,串聯月津港親水公園、橋南老街、水岸步道,連結完整遊憩動線。
▲蜂炮台。
元宵節將到,沿路上可以遇見蜂炮台。
▲連成巷。
修德拜亭廣場附近有許多巷子,如:連成巷、一銀巷及王爺巷等。
連成巷特色~可見閩南式屋瓦建築工法「哭笑瓦」, 哭笑瓦為屋瓦朝上與朝下堆疊。
不知是我太矮還是屋瓦太高,沒看見傳說中的「哭笑瓦」。
▲連成巷。
這條巷子往前走可到王爺巷(廣濟宮)。
▲王爺巷(廣濟宮)。
巷道狹窄卻有座百年歷史的廣濟宮,俗稱王爺廟,故此巷被稱為王爺巷。
▲大大平安掛宮上,保佑家戶都平安。
▲有趣的裝置藝術。
▲王爺巷。
今年月津港燈節遍佈在老街巷弄及親水公園,這一帶夜晚點燈一定很漂亮。
▲月球與玉兔。
瞧玉兔盼望的模樣是在等嫦娥嗎?!
▲鹽水的地標-八角樓。
八角樓建於1847年的木造大宅,當時屋主(葉家)聘請唐山師傅來台建造,
建材全由中國渡海而來的福州杉與磚石,堪稱當時的豪宅大院。
後來乙未戰爭爆發,日軍登陸之後伏見宮貞愛親王將八角樓作為下榻處與指揮所,
庭院內因而有「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」之石碑。
到了二戰時期,八角樓因市街改正與盟軍轟炸而拆除部份,戰後八角樓歸還葉家。
▲月津港親水公園-曲橋。
▲步道。
以水月橋為交叉點,往西為月津港親水公園,公園靠近橋南老街,比較有遊客來走動。
▲竹編作品的弧度像一對翅膀。
▲藝術燈區作品-伴月。
▲水月橋。
以水月橋為交叉點,過橋後往東為「月津港環型自行車步道」,沿河道兩側騎車環港約4公里。
往西就是親水公園,公園步行一圈約半小時。
▲渡槽橋。
▲除了蜂炮的喧鬧,月津港的靜謐讓人流連。
清朝時月津港為臨海瀉湖,有船舶可直航中國福建,也是嘉南地區商貿農產集散地。
河港有如半弧彎月,也稱為月港或月津,古時有「月津八景」的美名。
後因河床淤塞海港縮小,月津港盛況不再。
▲藝術燈區作品-白色森林。
月津港是燈節主會場,這條河流今年燈區作品至少有63個。
燈區範圍很大,因五大燈區遍佈在月津港周邊、鹽水歷史街區及鹽水車站等,
事先沒看簡介做攻略,想看完83個作品會不知從何走起。
這回只走主要巷弄及月津港步道1/3,沒走完全程只嘆可惜,就當作先踩點下回有機會再訪囉。
▲藝術燈區作品-釣魚小兔。
▲藝術燈區作品-伴月(另一面)。
▲彷彿划舟遊進古城裡。
▲往前走的盡頭-橋南老街。
▲像是漂浮在河面的色彩湯圓。
有人說月津港燈節是期間限定的藝術燈會,所言不假,因齊聚許多藝術作品共襄盛舉。
▲橋南老街。
橋南老街位在月津港旁,號稱「南瀛第一街」, 昔日富商雲集,見證過歲月的滄桑。
▲泉利打鐵舖。
泉利打鐵舖約有兩百年的傳承歷史,採用舊式工法的傳統手藝。
生火打鐵不輕鬆,得忍受炙熱高溫,使盡力氣趁熱敲打鐵器。
打鐵舖仍使用祖先的風櫃、削刀板凳、水槽等鎮店古物已為傳家寶,也見證泉州傳統打鐵手藝。
▲菜刀及農刀器具。
堅持只打造農刀器具,對鐵具耐用的品質相當有自信。
店家另項傳統,就是端午節正午需從古井汲取午時水,注滿在百年歷史水槽中,作為打鐵使用水。
相傳午時水是至陽之水,作為鑄造鐵器的用水,陽剛之氣讓打造出來的鐵具,更加堅硬鋒利而耐用。
▲橋南老街。
昔日熱鬧、如今安靜,老街風華塵封在記憶中,見證過時代的老房依然佇立在老街上。
推展觀光,或許假日遊客的走動比較能帶動街上的熱鬧氣息,平日恢復一般日常生活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月津港親水公園>
地址:台南市鹽水區康樂路
開放時間:24小時
門票:免費參觀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