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人為開發最後回歸到大自然,鰲鼓的故事充滿傳奇,也因美麗的巧合孕育了生命的方舟。
鰲鼓溼地森林園區佔地約1475公頃,有蓊鬱的樹林及浩瀚的溼地,吸引許多鳥類前來築巢及覓食。
早期為台糖填海造陸從事農漁牧及種植甘蔗的地區,由於地層嚴重下陷,農場逐漸沒落荒廢。
地勢低窪加上周邊海堤圍繞,大雨過後,魚塭及舊有農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,久而久之,
這些水塘成為候鳥與留鳥停留點與棲身地,這塊生態綠洲彷彿為自然界的海角新樂園。
▲四股社區。
四股社區因離鰲鼓溼地森林園區很近,最近也很積極開發為觀光景點。
來時沿路有看到社區的彩繪及藝術妝點,不知道有參觀動線而錯過了這社區美麗的點綴。
▲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暨旅客休憩中心。
原為下楫國小鰲鼓分校,裁撤後改為「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」及「鰲鼓溼地森林園區的遊客中心」。
▲原為學校運動場。
▲原教室改為服務中心及展示館。
服務中心有單車租借,可以騎單車遊森林園區。
2樓為史料及農村漁村器物展覽和溼地生態導覽介紹。
▲仍有教室走廊的氛圍。
簡單參觀後,往鰲鼓溼地森林園區方向去~
▲鰲鼓溼地森林園區導覽圖。
出了展示館往右直走到底就是溼地森林園區的範圍。
範圍廣闊走路體路有限,建議租單車遊園區,唯有堤防風大又強勁要注意安全。
園區外環為馬蹄型,設有8座賞鳥亭,且騎完一圈回到原點-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。
▲鷹揚鰲鼓入口意象。
▲南堤溼地生態體驗步道。
步道約五百公尺,以為可以輕鬆走完,只走三分之二就舉白旗了....熱,熱,熱。
雖然水源有帶充足,但沒地方遮陽真的無法走完全程。
介紹說中途會有人工溼地,以為到了溼地就可以解涼,想不到...乾枯了,我心...也枯了。
看到步道外有許多樹,離開步道路線往樹林方向走....
▲看不見的盡頭。
步道路線也是順著這條路平行延伸,不敢去想盡頭會是什麼驚喜,現在只想走回原點好好休息。
想不到春天的東石竟像夏天這麼酷熱。
▲又是一條看不見盡頭路(這條路遊客禁止進入)。
▲在白千層樹蔭下稍做休息,微風涼涼吹拂,稍解熱氣。
▲白千層大道。(白千層又稱剝皮樹)
這條路直走到底可到觀海樓,不過它距離入口處約2.5K(來回5K),我看到數字臉都綠了 T_T。
觀海樓留給你們去探索吧,我沒力了 >c<
最後一點力氣往外環道方向走,想看看溼地的面貌。
▲外環道(堤防)溼地園區。
堤防內的溼地是鳥類的天堂,堤防外的海洋是居民的養殖場,以海菜和文蛤為大宗。
▲鳥類的天堂,他們心目中的帝寶。
強勁的風大到站不隱,更別說想定住拍照。既然無法平穩取景,只好靜靜地看這片淨土~
<我的相簿:http://photo.xuite.net/helenchi/20142915>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暨旅客休憩中心>
地址: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12鄰四股54號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08:00-12:00,13:00-17:00(星期一及農曆除夕休館)。
鰲鼓溼地:全年開放
交通路線:大眾運輸:高鐵:嘉義站下車搭嘉義客運『嘉義-朴子』線在朴子站下車,再轉搭『朴子-海埔地』路線,
在『農場』站下車即可到。
火車:嘉義站下車在火車站前(中山路503號)搭嘉義客運『嘉義-朴子』線在朴子站下車,
再轉搭『朴子-海埔地』路線,在『農場』站下車可到。
開車:國道1號水上交流道-東西向快速道路(台82線)-右轉文化南路(台19線)-左轉海通路(168縣)
-直行至(嘉7鄉道)右轉-過港口大橋直到底-左轉直行嘉7線即到。
西濱快速道路(台61線)往嘉義方向-依鰲鼓農場指標前進-鰲鼓交流道出口下(台17線)-第一個路口
左轉過涵洞向西行即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順道遊景點:【嘉義】布袋 好美里立體彩繪村
【嘉義】布袋 喵星人的愛情故事(彩繪)
【嘉義】布袋 童話故事彩繪牆,玻璃高跟鞋教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