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過一甲子的瑪西焦炭窯,在社區居民齊力修復下,重現歷史建築風采。
早年的七堵曾因盛產煤礦吸引大量人口移入,但隨著礦業蕭條,礦口及焦炭窯也跟著煙沒荒廢。
瑪西焦炭窯建於民國40年,當時是由光正煤業請陳家三兄弟建造焦炭窯。
焦炭窯不用任何混泥土施工,將山區生產的麻尾石以手工打成矩形石塊,再以人工鑿砌24個窯洞。
隨著瓦斯等替代燃料興起,焦炭窯在民國64結束生產,這段記憶也如窯的沒落被荒煙蔓草所掩蓋。
如今,重見天日的焦炭窯,成為瑪西里的新景點~
▲瑪坑溪。
原本要去富民親水公園,不知原因為何,出入口綁上封鎖線不得而入。
遊客中心沒開,對這一帶也不熟,不知該何去何從,只好看公車站牌的站名來找景點。
基隆公車「701瑪陵」,公車路線像是走景點路線,有機會再研究這些站名特色。
現在位在大華三路上,就來走走「瑪西焦炭窯」和「翠谷橋壼穴」。
▲在塴落的石塊區域裡,間接看到窯外觀的內況。
焦炭窯不用任何混泥土,用麻尾石以手工打成矩形石塊,再以人工鑿刻推砌而成。
▲焦炭窯有24個窯洞,左右各12個。
煤炭產業盛行時,窯是24小時運作不停歇。
經過24小時高溫燃燒的煤炭,出窯後會成為焦炭,主要是運送到煉鋼廠及打鐵舖使用。
▲窯洞拱門是用當地出產的麻尾石,堅固耐用。
▲煤炭冷卻池。
開窯時焦炭溫度高,需放入冷卻池快速冷卻,讓溫度到常溫狀態。
在焦炭窯旁有3座煤炭冷卻池,因這裡有整地過,所以這座小池沒有做儲水。
但另一側有面積比較大的冷卻池,現改做小生態池。
▲荒廢的窯體成了樹的生長地,擔心樹會破壞窯身,只保留樹根,留下樹的記憶。
▲長形窯身。
瑪西焦炭窯在長潭涼亭旁,也在大馬路邊,位置明確又好找。
▲清澈的瑪坑溪。
▲便橋。
不知對岸是不是有住家,大人小孩帶著日用品走便橋渡溪。
<我的相簿:http://photo.xuite.net/helenchi/20200235>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瑪西焦炭窯>
地址:基隆市七堵區大華路15號
交通資訊:開車:1.國道1號接大華系統62快速道往萬里,大埔交流道下,右轉大同街,右轉大華三路,看到長潭亭即到。
2.國道3號接瑪東交流道轉62號快速道路往瑞芳,大埔交流道下,右轉大同街,右轉大華三路,看到長潭亭即到。
火車轉公車:台鐵七堵車站下車,在七堵郵局搭公車「701瑪陵」,在「炭坑窯(大華三路」下車。
留言列表